当前位置: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内容

垃圾收费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句号6年前 (2019-10-16)未命名997

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类垃圾,应该说是量大,种类多,内容丰富。随着物质日益丰富,人民日益富裕,垃圾产生量也是越来越大,以往,我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就是填埋,靠时间去消除一切。然而,人民的创造力是无限的,生活垃圾也是越来越多!如今中国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一线城市处于垃圾围城的状态,其他的城市也是即将处于这种状态!生活垃圾处理已经成了亟待解决问题!

有句话大家都知道,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要利用这个资源,垃圾分类就成了必须要做的工作。今年(2019)上海率先开展了最严垃圾分类工作,一时间垃圾分类成了上海人民最头疼的工作,习惯未养成,认识不到位,有人觉得垃圾分类没必要,有人虽然觉得垃圾分类是好事情,但是不愿意在这方面浪费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去年(2018)7月份,国家发改委也提出建立垃圾收费制度的意见,建立垃圾分类激励机制。但是垃圾收费是好是坏,众说纷纭,很多人觉得是乱收费,政府敛财的手段。那么从经济角度分析一下这个事情。

先来了解两个概念: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然而,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为什么我们需要政府呢?一种回答是,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但是,还有另一种回答。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尽管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这个术语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

人们作为垃圾的生产者,把垃圾丢出去。我们分析一下成本:装垃圾需要垃圾袋、丢垃圾花时间、丢垃圾花力气;收益:家里干净了,身心愉悦,避免了垃圾滋生细菌造成的病痛。从这个角度说,生产垃圾、丢垃圾的成本几乎为零,但是收益却是巨大的。

但是刚才我们在计算成本的时候,遗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丢垃圾给别人造成的影响和环卫部门处理垃圾所付出的成本,但是这部分成本却不是垃圾产生者所负担的。在经济学上,对他人福利造成的影响叫外部性。产生垃圾、丢垃圾的外部性对别人的福利是有损害的,这叫负外部性。这样就会造成从垃圾生产到垃圾处理完毕这个过程不能达到最有效率状态,这叫市场失灵。

如果要想达到最有效率状态,就需要用到刚才提到的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需要政府去纠正这种失灵状态,就是需要让垃圾生产者把垃圾对别人的影响和垃圾处理这部分成本负担起来。那么政府出政策对产生的垃圾进行收费应该是合意的。

如果垃圾收费之后,会怎么样呢?对垃圾产生者来讲,就会提高垃圾生产成本。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当生产成本提高了,在获得的收益(或者说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人们趋向于减少生产他的产品,也就是减少产生垃圾的量。

从经济的角度讲,垃圾收费后,垃圾产生的总量是减少的。那么如果再增加一点正向激励呢?就是垃圾分类,分类投放垃圾可以兑换人们需要的物资,这样正反两个方面促进了人们少产生垃圾,并尽可能的回收有用的垃圾。

其实一些垃圾回收利用做的好的国家,大多都采用垃圾收费和分类激励的手段。而且某些国家在实行垃圾按量收费制度之后,垃圾产量连年下降,垃圾回收率持续上升。美国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后直接实现废弃物减量14%-27%,德国是减量18%-34.3%,日本不可燃烧垃圾减量50%,可燃垃圾减量44%。

综上,我国实行垃圾收费是合意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一缕残魂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关于《时间的朋友》2018跨年演讲的感受

没有最新的文章了...